为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给患者提供全程、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我院核医学科梳理典型病例,以“病例分享”形式定期进行推送,旨在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拓宽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的诊疗思路。
01
病例回顾
患者男性,86岁,因“ 检查发现左肾上腺肿物半个月”入院。为进一步评价全身情况,行PET-CT检查。
02
PET-CT图像
展开剩余84%03
PET-CT检查所见
左肾上腺肿物,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不除外累及胃底、胰尾及左肾;
腹膜后腹主动脉左旁多发结节,PET显像可见明显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淋巴结转移;
前列腺不规则增大,以左后部为著,PET显像及延迟显像均可见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累及左侧精囊腺;
双侧髂血管走行区、骶前及直肠周围多发结节,PET显像及延迟显像均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右髂血管旁者可疑淋巴结转移;
骨盆多发骨质密度欠均,局部骨皮质不连续,PET显像及延迟显像均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不除外转移;
左肾上腺肿物,PET显像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不除外累及胃底、胰尾及左肾;
腹膜后腹主动脉左旁多发结节,PET显像可见明显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淋巴结转移;
前列腺不规则增大,以左后部为著,PET显像及延迟显像均可见放射性浓聚,考虑为恶性,累及左侧精囊腺;
双侧髂血管走行区、骶前及直肠周围多发结节,PET显像及延迟显像均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右髂血管旁者可疑淋巴结转移;
骨盆多发骨质密度欠均,局部骨皮质不连续,PET显像及延迟显像均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不除外转移;
以上3-5建议结合PSA及PSMA检查。入院后查PSA 37.580,于2025年7月16日局麻下行左侧肾上腺活组织检查。
04
病理诊断
(左肾上腺肿物穿刺活检)转移性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5+5=10分,ISUP5组。
免疫组化结果:CK(+),Vimentin(-),SF-1(-),LCA(-),Ki67(约40%+),CgA(-),Syn(-),P63(-),P40(-),CK19(部分弱++),CDX2(-),TTF-1(-),CK7(-),GATA3(-),PAX-8(-),INSM1(-),NKX3.1(+),34βE12(-)、CK5/6(-)、P504s(弱+)。
05
病例相关知识及解析
该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后发现左侧肾上腺高代谢肿物,前列腺不规则增大、盆腔多发异常淋巴结及右侧髂骨骨质破坏均为轻度代谢增高。行左侧肾上腺肿物穿刺活检后证明其为转移性前列腺腺泡腺癌,表现出与原发灶及其它转移灶不同的代谢特征。
在前列腺癌发展初期,糖酵解水平下调明显,线粒体丙酮酸转运体(MPC)表达量显著上升,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水平相对增强;而晚期此蛋白复合体的表达量出现下调,从而导致丙酮酸线粒体内流受阻而糖酵解代谢水平重新升高1。众所周知,18F-FDG PET/CT代谢高低依赖于糖酵解,前列腺癌在不同时期糖代谢方式的不同造成了18F-FDG PET/CT在早期诊断中的不敏感性。尽管在前列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糖酵解水平没有增加,但此时“糖酵解潜能”水平高,在转移过程中,癌细胞可能通过代谢重编程2激活糖酵解等快速供能途径,这种代谢可塑性使转移灶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
其次,肿瘤微环境3的改变也许能解释为何该患者肾上腺转移灶与原发灶及其它转移灶在18F-FDG PET/CT上呈现出明显代谢差异。肾上腺作为转移靶器官,其高血供和富氧环境有利于转移灶的快速生长,可以促进癌细胞糖酵解的活性。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可能通过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增强癌细胞的葡萄糖代谢。
既往的经验发现当前列腺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时其在18F-FDG PET/CT上也会出现明显代谢增高。
参考文献
(2)DeBerardinis, R. J.; Lum, J. J.; Hatzivassiliou, G.; Thompson, C. B. The biology of cancer: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fuels cell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Cell Metab 2008, 7 (1), 11-20. DOI: 10.1016/j.cmet.2007.10.002 From NLM.
(3)Karin E de Visser, J. A. J. The evolv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From cancer initiation to metastatic outgrowth. Cancer Cell 2023, 41 (3), 374-403.
来源丨核医学科
编辑丨党委宣传科
审核 | 董华
投稿邮箱丨xck20108@126.com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怎么玩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